《峨嵋枪法》释义
峨嵋枪法序
昔蚩尤悖叛,而涿鹿兴师,攻击之用始备。自此而代有征伐,如干将、莫邪、风胡、薛烛、蒲元之铸,皆极奇尽巧,神铸鬼熔,兵家器用,未易更仆数也。乃谈艺者,必以枪为首,称其为诸器之门户也!
若沙家竿子、马家六合,进退奇伏,跳荡盘旋,亦有能事。但开张漫衍,非夷原旷隰,未易设施,若遇险阻,即窘束矣;而短枪则地之大小、险夷,无往不利,洵绝技也。承平既久,武备日弛,世鲜其传。
西蜀峨嵋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空室,练习二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并驾。时余客游蜀中,造席晤言,师每首肯,问及武事,则笑而不答。余揣其意在求也,因与荆江行者月空,礼师请教。师命余二人樵采山中。经历二载,师笑曰:“二人良苦,庶可进乎!吾有枪法一十八扎、十二倒手,攻守兼施,破诸武艺,汝砍采久而得心应手(砍採其戳革之喻耳),不知身法、臂法已寓于是(此言更明)。”遂教余二人动静进止之机、迟疾攻守之妙。久之,余南还又访沙家枪、马家带棍枪,则意味疏浅,较之余师之法,相去远矣!
余叙其法,不忘所自,命之曰《峨嵋枪法》。苟非其人,千金勿示,其珍之哉!
------海阳程真如撰
两腕封闭,阴阳互转,百法藏于其中,神妙莫测,为枪之元神也。臂以助腕者,以臂之高下伸缩,助腕之阴阳互换也;身以助臂者,以身之蹲立前后,助臂之高下伸缩;足以助身者,前后左右,稍稍移动,以脱彼枪尖,非剪刀步、十字步也。此峨眉大意也。
这正好跟张占魁先生传承的大枪术中枪点的训练要领吻合:选择一根富有弹性的白蜡杆,后手盈把,长一丈,重六斤左右,两腕封闭,阴阳互转,身体蹲立前后,助臂之高下伸缩......杆身一体,力至杆头,随着身体(根节)的极速位移,杆头也跟着高频震颤;每一次发力都是由“脑门”的“雷闪”和急停时两腕及全身肌肉的“惊炸”仿佛无意间你被身旁突然的爆竹巨响震到的感觉,以培养出“灵动”的神经和“随意”的肌肉。
治心篇
用技易,治心难。手足运用,莫不由心。心火不炽,四大自静。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麋鹿起于左而心不动,能治心者也。法曰:“他行任他行,他搭由他搭。惹动真主人,龙动如推拉。”
治身篇
持龙之道,身心为本。身法不正,则心无主,而手足失措,持龙不固,进退无节,机局荒唐矣。故曰:“心动神离壳,神疲气必虚。”
沧尘子曰:“练习之功,积如丘山,则心身不治而自治。不然,起心治心,祗益其乱而已。”此真如言外之意,读者不可不神会也。
宜静篇
持龙贵静,静岂易言,必身心皆治,而后能静。故持龙如峙岳、如止水,淆之不浊、触之不摇,机深节短,使人莫测。龙静不可太凝,凝则势久,势久则心怠思沉,而龙惫矣。故曰:“金龙不贵鱼龙贵,野鹤无粮天地宽。”
宜动篇
动者为行龙,阳也,其性刚,其德暴。持龙者,当和其暴(流、和二法是也),制其刚。如行云流水,电射风飘,恍惚变幻,乍潜乍现,或有或无,与神消息,求之莫得其端,视之不见其迹,乃行龙之法也。然动亦不可太过,太过则劳,能胜人者鲜矣。故曰:“呼吸如经,其精愈固;来回有节,其妙无穷。”法曰:“始如处女,后如脱兔。”
和暴制刚,即敬岩所谓脱化也。不脱化,游场多败,胜亦牛斗耳。
一位真正的武者须通过训练达到不管输赢得失,都能在对抗中保持舒畅的心态和强烈的意念,内心在历练中不断强大,直至“如火作焰,如水生波”的禅定境界!
攻守篇
攻者,捣其虚;守者,备我瑕也。攻则一十八扎,随机而运,虚可、实可,遇众龙,则鸳鸯更妙;守则十二倒手,劈可、盖可,遇众龙,则缠扑为佳(即石之缠拿、缠拦)。
不攻之攻,降枪倒手是也;不守之守,鸳鸯扎法是也。攻为阳,守为阴。降枪倒手,阴中之阳。鸳鸯扎法,阳中之阴。阳中之阳,连扎带打,攻守均堪;阴中之阴,和枪倒手,龙不两着,息力养神,无如此善。迴龙扎法,手中最利,谓之“截龙”;带打扎法,攻击莫当,是曰“狠手”。攻守之法,该括于斯。故曰:“有开无扎,岂得伤人;有扎无开,焉能守己。”法曰:“善攻者,攻人之所不守;善守者,守人之所不攻。”
战术:急则急应,缓则缓随,随曲就伸,追形逐影,顺其力回旋转变,蓄而待发,使敌手于不知不觉中入我力圈内,一旦出击似火烧身,去如逝电,可见而不可追!
《孙子兵法》:敌逸能劳之,饱能饥之;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多方以误之;后人发,先人至;致人而不致于人。
审势篇
两龙相当,先审其强弱虚实。施之以强,以观其弱;施之以弱,以观其强;施之以速,以观其迟;施之以迟,以观其速。施之以守,以观其攻;施之以攻,以观其守。法曰:“审敌虚实,而趋其危。”
《心会掌训练体系》:洞察力,宛如自己的灵魂与对方的行为已溶为一体,瞬击术就是要求瞬击行动的动机来源于对敌人现行动作的细微观察。如此“猜”法对初学者来说可能像赌博一样靠不住,可一旦感觉形成就能够超越一般审时度势的精确程度,其准确性令人难以置信。
形势篇
龙未行时,先须得地。我取高而与彼以下,我取夷而与彼以险,我取晦而与彼以明,我取阴而与彼以阳,我取长而与彼以短,我取劲而与彼以柔。取高则彼不能侵突,我得乘势而临之;取平则彼不能驰骋,我得挪移而进之;取晦则彼不见我形,因而扰之;取阴则彼为日所眩,因而欺之;取长、取劲则彼不能攻我,因而困之。先发制人,莫若虚扎、带打二法,与捲枪、击枪二倒手,四法互出,人无所措手足矣。
戒谨篇
泞地还宜避,侵晨莫向东。
灯前不举手,月下勿持龙。
最恶时多酒,偏嫌腹已空。
好胜休交姤,当取莫教松。
此言游场临敌,不论当取莫教松。旨哉言乎,是谓“八戒”。不知者不与言,不仁者不与传,谈玄授道,贵乎择人。
在现代体育竞技规则下,大枪对抗技术达到一定水平的基础上,可以把古枪法作为一个课题去研究、探索。
倒手篇
有劈枪倒手,有缠枪倒手,有流枪倒手,有和枪倒手,有击枪倒手,有盖枪倒手,有提枪倒手,有扑枪倒手,有勾枪倒手,有封枪倒手,有挑枪倒手,有捲枪倒手。
(一)劈贵坐膝,枪头起不过五寸,直劈而下,后手一出,以击其手。
(二)缠者,我先虚搭,彼枪转下,我枪在上,自右而下,彼又从左转上,我又从下转左而拿之也。
(三)流者,龙来或左、或右,我身稍退,随其左右而击之,待龙老,直捣其主人。
(四)和者,挤、挨、扯、托也(即后所谓先轻开也)。
(五)击者,左右击之,即继以缠入,死龙之法也。
(六)盖者,进步斜压其枪也,彼动即戳。
(七)提者,革低来枪者也(枪根忌高,惟提枪根高)。
(八)扑者,似捲而打也。
(九)勾,即拦也。其紧密者(白牛转角也),肘贴胁下。
(十)封,即拿也。
(十一)挑者,彼盖我枪,我伺其起枪稍松,即挑起扎之也。
(十二)捲者,开步蹲坐而拿,直至彼前手取胜也。
此十二倒手者,开枪之法也。惟欲革,劈、打足矣,何须封闭?封闭,非止革枪,古人立此,以练手臂者也。深谙此意,乃可入峨眉之门---吴殳《无隐录》;
炼时封下即于左边向上圈起,闭下即于右边向上圈起,作望月形。使手法圆熟,日后破枪,百倍得力。动手必要阴阳互转,转得圆熟,百巧皆从此出。双头枪极难革,只以封闭革之,能革双头枪,封闭有小成也。豁里透、子午枪、足略蹲坐,以封闭革之,乃为正理。即扎法,亦带封闭,则直力中有横力。凡重轮、偃月、玉玦诸法,皆与此中分出,或多分,或半分,或少分而为之也。封闭手熟,诸法说破即能用;不熟,说会亦无用。天下事皆有总头、有先务,岂法法而炼之哉!初学时,欲重实,作卵形;渐炼渐收,作圆形;至精至熟,圈大如钱,则能用迎枪,枪技终矣!----吴殳《针度篇》。
张占魁先生的枪法则以滑杆作为封闭的基础训练,即两个人用玉玦枪法攻守对练。
扎法篇
有单杀手扎,有左右串扎,有左右圈扎(即石之叠穿),有穿帘扎(即颠提),有带打扎,有左右插花扎,有投壶扎(石名穿),有实扎,有迴龙扎(石名就),有截枪扎,有无中生有扎,有迎枪扎,有虚扎(石名圈手),有月牙枪,有子午枪,有螣蛇枪,有鸳鸯枪,有降枪。
(一)单杀手者,进步尽手扎之,伤人虽猛,自亦有空,不可轻用。唯恃腾跳(石名偷枪),先以带打,则无虞矣。
(二)串,即流俗通行者,粗法也,而峨嵋用之,别有神解。
(三)圈者,串而串也。
(四)穿帘者(即颠提),破叉、镋者也。
(五)带打者,扑击发扎也(与冲斗不同)。
(六)插花,有左右,破叉、镋。
(七)投壶,破地蛇之扎也。
(八)实扎,亦不招架,开前足,扎其主人。
(九)迴龙扎者(敬岩名就),彼枪来,我随枪稍退;彼收枪,我乘虚而入。
(十)截者,轻用挤、挨手法,开之即扎也。
(十一)无中生有者,于彼缠枪中退出而用迴龙枪也。
(十二)迎者,两来枪,而我中彼开也。
(十三)虚扎者,串之无影者也。
(十四)月牙者,串而子午也。
(十五)子午者,单杀手之神妙者也。
(十六)螣蛇者,绦环之扎也。坐膝进步,枪头稍高,左右连扎,妙在手法,以制其动,然勿多游,以衰吾气。
(十七)鸳鸯者,行移坐膝,须身法躲闪,乃生死之门。又曰:“遇众龙,则鸳鸯更妙。”又曰:“不守之守,鸳鸯是也。”又曰:“鸳鸯扎法,阳中之阴。”有云:“攻为阳、守为阴。”此乃以攻为守,故曰:“不守之守。”其用之于众龙者,谓只攻左畔一人,即得远余人矣,故曰身法躲闪。
(十八)降枪者,龙来,我斜压之,不令得起,彼挑起,即捣其主人;彼不挑,待彼龙老,即进。
此十八扎者,攻人之法也。
实战才是最好的训练,作为一名优秀的大枪选手,须通过数百场、不同类型对手的实战来磨练自己。而在此过程中,切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将简单的戳革动作在实战中任意组合,可发挥出无穷新颖的打法,千锤百炼中渐渐养成自己的风格,切记不可追求华而不实,认为使用的枪法越多越复杂就越好,只有简便与精深才是登堂入室的不二法门。
《手臂录》五神枪
迎枪(两来枪):封之得力处,我中彼开。汊口名“从枪”;
锁枪:侧用双头枪之手法,连枝细步而进,锁住其枪,使不得去。敬岩专以此困人;
玉玦枪:即锁枪之加深者,如于彼掌中挖去其枪。手法之至精而至难者,敬岩善此;
左右砑扎:用砑以扎,力在枪根,虽重实,故神妙。
双杀手:扎而用双手者也,亦不战而屈人之兵 。
教练可以用五神枪的技法来考核检验队员的枪法水准。
破诸器篇
枪破诸器,用各有宜。带打、穿帘、左右插花,破叉、镋也;勾扑,破鞭、剑也;长竿虽利,提击可降;双刀虽奇,带打必落;三停偃月,虚串用而亡精;神棍一根,降枪举而束手;虚、迎兼用,挫戟锋芒;插花互施,入牌门户。破艺要诀,悉吐于斯。
带打可以破提刀势,而不能破风雷滚转。
可纳入古枪法的课题中去研究。
身手法篇
身法,乃艺之门户,进退盘旋,皆由身法。身法既正,则十二倒手、十八扎法,无不应心矣。
手法,凡开枪,后手低则坚实,头起不过五寸,惟提后手则高;捲枪之法,前捲后出,无不伤人;缠提盖拿,观彼来龙,为左为右,进步即胜;勾扑和封,尽在两手;实扎,移身而进;鸳鸯开法,行移坐膝,须身法躲闪,乃生死之门;
子午、月牙,两手微细功夫;单杀手、左右插花,全赖腾跳进出;连扎、带打、劈枪,皆为狠手。
能蹲坐而进退如风,无往不胜,步法、身法皆尽于此。
通过摔杆训练,坐膝革枪,不仅缩小了革枪的幅度,为日后革枪反击和应付各种扎法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要篇
(翁慧生补作,洞庭东山人)
持龙之法,贵乎坐膝。身心手足,相应为佳。
凡扎之求中而中者,未尽善者也;尽善者,不求中而中,人之所不及防,神妙莫测;求中而中者,以巧取人,为彼识破,则反受伤矣。
凡倒手,身心手足之运用,不离尺五,坐膝如鸳鸯、缠、和、流、降是也。身心相契,手足相孚,动则必当,来急勿忙,安闲久熟,自然中节。
凡欲开人,先须守己,胜乃可全;若欲先发取胜,虽半胜也。
凡开枪,先轻拿,近彼手乃重;起手重,则无救应,轻重疾徐,贵相当也。龙来宜轻开者,恐彼阴阳互变,流而未定,我用重力,则顾右失左、顾左失右矣。故以轻开降住,使不得左右变幻,龙老则为我有矣。
当取勿令松,谓不可放过也。
若先发扎人,宜临犯其穴,必须留性,以防其挨龙直下,深宜戒之!
凡应酬,须知虚实,先为运补,得宜为妙。譬如彼龙虚来,我但用轻开之法,彼必于我空处,尽力实来,待临主人二寸许,然后身心手足俱到,用缠、降之类,斜挨来龙,直犯主人,无不败矣。
《心会掌训练体系》中心法:要求通过训练使随意肌肉等听命于高级神经系统的器官在某些时间内断绝意识的干扰,并切换到由无意识的控制系统支配。通过训练达成“自成不意,意动即至”。
诸扎法、倒手,无一不善,攻守并得,超群绝伦之学也。
真如之没,后于敬岩十年,时游吴门竟不一见,抱恨何极!此书其手授翁慧生、朱熊占者也。壬寅冬初熊占以惠余,字字珠玉,如见其人,可宝也!
------沧尘子吴殳敬志